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古建、壁画、石刻……凭借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多样的文博资源,石景山区建设了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多元展示石景山区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的特色。9月7日,记者来到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探寻这条街的历史韵味。
(资料图片)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区级文保单位及普查登记文物17处,有价值院落37处。北京法海寺博物馆、承恩寺、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独具亮点的博物馆坐落其中。
今年以来,石景山区依托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多样的文博资源,建设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力求实现“一个街区就是一座博物馆”的目标,打造“彰显文化内涵、具有时代特色、展现城市文明”的“活态”博物馆。
今年,石景山区将依托北京法海寺博物馆,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共建北京壁画研究院,系统加强对北京地区壁画的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宣传推广和活化利用,以此为契机促进石景山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北京第一通电村展厅(龙王庙)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刀石而得名。1922年2月,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为磨石口村通上了电,磨石口村成为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个通电村并兴办了村属小学,电的出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经宛平县批准,“磨石口”更名为“模式口”,意为“诸村之模式”。
北京第一通电村展厅是在龙王庙的原址上修建的,以北京第一个通电村作为主线,讲述当年发生在模式口的百年历史、红色故事以及风云人物。
展厅一共分为模式口通电·往事、红色电力·记忆、红色人物·追忆和华商电灯·印象四个空间进行展陈布局。
古道斯存(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
“古道斯存”历史上原为“西老爷庙”。现按照“一院一方案”的更新改造方式进行保护性修缮,引入博物馆展陈模式及精品网红咖啡业态。
进入“古道斯存”院内,脚下是一幅铜铸浮雕地图,为观展者生动地描绘了模式口的整体地形画面。院内共有5个展厅,西侧殿一层为模式口展,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模式口的历史故事。二层的京西民俗文化展区,展陈了见证历史变迁的老物件儿。正殿内为法海寺展,重点复刻展示了法海寺内壁画的部分精华重点及法海寺跨越近六百年时空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
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
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讲解员梁旭告诉记者,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石刻及石雕文物,历史悠久、工艺考究。
据梁旭介绍,这里不仅有田义墓的墓葬石刻,还有石景山区出土的墓志、经幢、塔铭、碑刻、华表、石造像、石牌坊等石刻文物共计264件套。
园内共设有三个展示区:田义墓展区、室内精品石刻展区和田野散落石刻展区。其中,田野散落石刻展区集中展览展示了石景山地区出土的散落石刻文物,入口是一座石牌坊,此牌坊为四柱三间式,每根柱有抱鼓石相稳,上有望兽气势宏大。
承恩寺及燕京八绝博物馆
承恩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寺庙整体建筑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墙,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围住,成为内院。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职员王蕊介绍,内院东南、西南院角是钟、鼓楼,与其他寺院独立建筑的钟鼓楼有别。
2021年,以展示皇家工艺为特色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在承恩寺开馆,成为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收藏包括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玉雕等在内的燕京八绝工艺作品及古代木雕、根雕、石雕等工艺藏品四百余件(套)。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