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柯南”这两个字上了热搜,你觉得会是什么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行业观察员的第一反应大概是:难道是疫情导致剧场版延期?
微博社会学家DNA动了:又发现一个犯我中华的大户?
狂热饭圈人士看一眼热搜位置,觉得可能是买的,决定不给眼神。
只有疲于社交网络对剧情恨铁不成钢却又难舍情怀的干巴老粉,才能在咯噔之余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当啥大事儿,新兰党和柯哀党又打起来了呗。”
在“追番”这件事从一个小兴趣圈层开始扩大,又快速收缩为圈层内部行为的今天,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古早长寿漫的官博评论区,依然能随时随地原地掐起来。
▲小哀想要一个包,评论区变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年头,好像谁没参与过二次元党争,人生便不得完整,像极了2022里多出的那个0,格格不入。
掐CP,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互联网群架圈最伟大的发明,在第三个十年,亟待展翅高飞。
1.
回到《柯南》这件事上。
作为一部1994年开始连载,1996年TV化,一年之后就被引进,1999年有了中文配音版、开始全国放映的老牌长寿番,在中日两国其实都是现象级的存在,说它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并不为过。作为一部全年龄向作品,它的受众群体也格外广博。
▲长春出版社于2002年引进《柯南》的单行本,至今未中断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兰”和“柯哀”党的党争史由来已久,自灰原哀这个角色丢掉反派的帽子正式加入主角团,还在上小学的第一批90后,应该就曾为“灰原究竟喜不喜欢柯南”而大打出手。
时光推进十余年,操场上和课桌前小范围的唇枪舌战,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范围无限扩大。
拥有了漫画自由的E世代已经用不着偷偷省下早餐钱买漫画,当然也不再拘泥于翻书找证据,除了曾经的故纸堆外,新章节orTV新剧集里的任意一点蛛丝马迹都能被他们迅速拿捏,继而变成原作者“别有用心”的证据。
在伦敦篇表白之前,这两党堪堪能战个平手。
新兰党掐准官配青梅竹马女主和相互暗恋实锤这两点攻讦对家,柯哀党则从细节见真章,从对话、眼神甚至作者访谈等一切能寻觅到的角落搜罗证据一一列出看起来竟然也是有理有据。
▲File.191里的这句“是跟你相当的18岁”,之前有版本将“相当”翻译为“相配”,加之那句“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对象”,一度被柯哀党拿来做灰原单箭头柯南的证据之一
然而随着修学旅行篇结束,男女主一吻定情,看客们原以为应该熄火的战场竟然硝烟再起。
为什么?
因为柯哀党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墙头,而新兰党见不惯有人在官配落听的情况下跳脸;
柯哀党觉得自己圈地自萌关你P事,新兰党难以接受自己的cp被一群KY冒犯……争来斗去的结果是——“青山这个老不死的,都是他带的节奏。”
“如果不是他为了给角色艹人气打擦边球,我也不会磕上这对!”
“如果不是他居心不良想搞三角恋戏码,怎么会有这种邪教cp?”
反正里外里,都是作者的不是。
角色是无辜的。
希望无良作者放过可怜的角色吧,他只是个任人宰割的纸片人,他又做错了什么呢?
正如J.K罗琳不懂《哈利波特》,青山刚昌也不懂《柯南》。
青山远在重洋外,心里有苦说不出。
先不说《柯南》中的种种剧情设置是否真的有其目的性,青山沉迷青梅竹马的xp是否能从一而终,就说为了纸片人的爱情打架这事儿,到底离不离谱?
以及,人类究竟什么时候连纸片人都不能随便磕磕了?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半夜三更还能有精力跟网友激情对线的朋友,网友给你报销救心丸褪黑素和眼霜吗?
2.
对于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漫画市场,以及世纪初的本土市场而言,多cp的存在意义,是一门生意。
多CP意味着多选择,多选择意味着多市场。
不喜欢温柔甜美的女主?那有潇洒而多情的女二供你选择。女二也不喜欢?哪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女三……多种多样的角色和CP,总有一款适合你。
出于这种目的,《仙剑奇侠传》《幻想三国志》等国产单机,早期都是一男N女的配置;
高桥留美子的《犬夜叉》里有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主,《乱马1/2》中的CP甚至可以随机组合;
就连金庸的中早期作品《倚天屠龙记》,不知是出于为了给《明报》拓展市场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考虑,张无忌的红颜知己含量过高……
在那个千帆竞渡,各个细分文化领域还未形成话语权垄断的岁月里,这种审美选择的权利给作品带来了生机,也给其背后的创作者吸引了市场。
而大家往往也会带着这种满足感来审视作品——这一点在多结局游戏和长寿番的问题上体现良好。
但这件简单的事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成分复杂化,还是变得格外复杂。
不知是因为大家道德素质的提高,还是因为生活水平的飞跃,“这也喜欢,那也不错;就算不喜欢,也不横加干涉”的好日子一去不回,现在这茬网友连看个动画漫画小说也能掐个你死我活。
二次元掐CP这事儿,像《柯南》这种人畜无害的全年龄番,远不是主要战场。
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独属自己的“凡尔登绞肉机”。
比如在长寿少年番领域,《火影》靠一个疑似好兄弟双双形婚的结尾,成功晋升为唯一一部能让男主×女主,男主×女二,男主×男二,男二×女主四家cp粉打成一团的,率先实现了大四角排列组合自由。
甚至载《博人传》都开载多年的今天,无论啥婚都生米煮成熟饭,人儿子都长大成人了,这几家CP粉还不能放过彼此。
▲《火影》家掐架的一个核心是猜心作者,“AB他原本是这样想的,只不过被×× ××了”
原耽圈同理,需要站队的古早NP文如今早就被挂在耻辱柱上,在作话写明cp的情况下,谁敢在评论区叨一句“××和××也很配哦”,立马就会被主角党出警。
如果角色在文中曾有过不止一个对象,那个就更惨了,不仅杂食的你会被洁党干掉,就连作者也会被他们冲烂。
乙女游戏的角色粉同仇敌忾的时候可以把官方点草到低头认错,还能把KY的腐女追出二里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回过头把对家的人头打成狗头。
如果把狙击范围再扩大,在各色拟人领域,除了套用意识形态掐CP的《黑塔利亚》粉外,连单纯的朝代粉都能掐起来。
唐粉觉得宋粉不配给他们提鞋,魏晋粉觉得在座的各位都不够洋气,至于清朝……清朝配有粉?
无论是掐CP还是别的什么,但凡跟“看不惯”三个字沾边,甭管是拿作品设定说话,还是高举人类道德大旗,核心动机都是靠榨取别人的生存空间,来满足一己私欲。
从今年的《柯南》剧场版风声放出时,就有角色粉哀嚎说放过警校组,不要再把死人拎出来圈钱了;
而早在赤安屠榜十一区耽美同人榜时,国内就有BG党觉得作者在全年龄翻里带节奏卖腐有伤风化;
再往前追溯,还有人觉得柯南跟任何人组CP都是在搞炼铜……
这不是是否设置一个多CP的幻觉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是说无论你如何做,都有人不满意。
爱好这个词,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变得越来越憋屈,越来越丧失自由。
青山刚昌和岸本齐史远在海外够不到,但国内大把开放着评论区,并可以寻到微博的作者,大把可以被干涉得到的人——无论是创作,还是对方的生活。
▲某漫画的评论区下,大把的指挥者。同平台的另一部漫画主笔,甚至因为偏爱某个烦哦反面角色,被举报到辞职
爱好不得自由,创作便不得自由。
在看客们越来越多的标准、原则和要求之下,越来越的的作者放弃反抗,在作话写好CP,注明雷区,开始习惯看评论区反馈修正情节的创作方式,有些作者甚至挖掘了“定制文”的新流量池——
读者说啥我写啥,爱和原则哪有钱重要。
就连男频曾经的流量密码种马文,现在也冷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无CP纯剧情流的世界。
仿佛大家都需要一种更加冷静、克制的阅读体验,以及去个性化的主观反馈。
拒绝从众,便要承受压力;不随大流,便没有爱自由。
3.
虽然听起来像一种造梦行业,但商业创作的本质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无论哪里都是。
在商业规则之下,只有市场收益才是唯一原则。
比如《柯南》的干巴老粉会怀念早期偏硬的剧情和推理,嫌弃案子越来越扯,感慨“月光”那样的案子难再现;怀念剧场版儿玉兼嗣+古内一成的年代,对静野孔文和樱井武晴咬牙切齿,听见子供向三个字就膈应。
但无法否认的是,一些向市场低头的行为,确实挽救了这部作品。
2015年,北京电视台一档专题栏目称《名侦探柯南》是“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其中还引用了2013年江苏连云港男童模仿《喜羊羊》中灰太狼烤羊的情节致同村两名儿童重伤的事件,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甚至有老师认为该动画存在一种“武器效应”,可以诱发孩子的暴力行为。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国内,其实早在零几年的时候,就有家长向读卖电视台投诉以表达“模仿犯”等担忧。
毕竟柯南小学生的外表,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子供向的作品,就算原作的定位其实是少年漫画,也难以阻止它会吸引年龄更小的观众的实事。而且,这种担忧咋看下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总有零星新闻验证他们的猜想。
▲2012年,一位马来西亚的少年就曾试图模仿《柯南》中的犯罪手段,仅在12个小时候便被抓获
如同当年的DC迫于读者压力,被迫将蝙蝠侠和罗宾拆开两张床睡觉一样,读卖电视台在种种压力之下,只能主动求变——在动画版的情节中淡化黑暗组织的存在,模糊掉原作中部分令人不适的情节。
而这种形势也倒逼原作作出退让——
让犯罪动机和手段变得更离谱,增加合家欢的戏码,削弱主线的残酷性,力求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再远一点。
剧场版的“动作化”同理。
为应对M8《银翼的奇术师》开始的票房滑坡,《柯南》剧场版的制作方其实做了很多尝试,其中包括“全明星阵容”“主线擦边球”“大动作场面”“异域风情”和“多主题突破”。
可惜的是,经过十一年的漫长试错,发现只有前三个才是最终的财富密码。而最终救了票房的,反而是令人不齿的静野孔文的动作戏。
▲《柯南》剧场版票房。从类型上看,M10和M13的短暂“诈尸”不无道理
所以,按现在流行的语境来讲,这一切都是资本的阴谋。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讨论主创对角色做了什么,有道理吗?其实没什么道理。毕竟,在霓虹国,追求利润是资本经营的唯一目的。
而当我们放弃调侃,在这个规则之下,是你看不惯的设置维护了你所热爱的存在,你的热爱冥冥中左右了市场的发展,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拿着一把针对文化的园丁剪。
没有人自出生起便是18岁的模样,也没有作品自诞生起就是如今的样子。
掐CP的背后是什么?是二次元饭圈化吗?
其实并不是,这两者明明是同层次的事物,他们有共同的滥觞——但凡不合自己心意的就要被打倒,但凡自己喜欢的便合该盲目。
这是一种充斥了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的暴力行为,无论是否用“热爱”当作挡箭牌。这种暴力诱发的结果远不止是评论区乌烟瘴气那么简单,它的背后是日益狭窄的接受能力,是逐渐窒息的创作环境,是越来越单调乏味的文化市场。
这也不接受和那也看不惯的结果就是,没准有那么一天,大家谁都没得看。
怎么说呢,幸好《柯南》是引进作品,市场是它所要考虑的唯一问题。
但即便在全球拥有如此规模的受众群体,依然要承受被市场倒逼导致质量下降的风险。但如果,在镣铐的外面再穿上铁衣呢?看客们给你留出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而你需要跑起来才能超过你的同僚。那么,如何让创作者相信,这条越来越窄的道路尽头,不是死路一条?
如果以上情境成为现实,那意味着,在我们被其他东西打倒之前,先仅凭一丝“热爱”阉割了自己的文化。
想看到这一天吗?
不想的话,答应我,从自己做起,先放过你的对家。
THE END
本文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