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古诗四首: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相关资料图)
又到了农历三月三,春风和暖,青山绿水,正是人们踏青的好季节。三月三戴荠菜花,吃煮鸡蛋,和朋友踏青玩水,仿佛很天然的事,念起三月三,这个词组,就让人生出绿色蓬勃清新之感,那是阳春三月的三日啊。
依旧有古老的民俗,这天荠菜煮鸡蛋,没有荠菜花的三月三,仿佛总缺少点什么,直到那荠菜的芬芳缭绕,呼吸中满是晚春清新的气息,才算是过了节,老人家说,这天吃荠菜鸡蛋,可以心明眼亮。
那么三月三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老人总会记得三月三,难道只是因为古代日子悠缓,于寂寞中创造的节日吗?
实际不是。三月三的来历,非常悠久且郑重。
在先秦,文化和文明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而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一方面征服自然,另外一方面敬畏自然。巫师被认为是掌握自然奥秘能够和天地沟通的人。实际上尧舜禹就是政教合一的领袖和巫师,他们自认为被天神选中,代表天神管理人间。
而此时,人间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掌握了原始的种植技术。那么人们依赖土地获得粮食,粮食作物的成长,需要自然的降水。尤其春天来了之后,气象多变,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干旱或者水涝。那么这些代表当时最高文化的人,就必须有所作为,一是,靠着人力解决水源和灾难,二是,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上达天神祖先,以祈求风调雨顺。
实际祈雨这个项目一直延续到清朝,曾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康熙乾隆,照样虔诚祈雨。
在先秦,祈雨是个集体活动,上面有巫师跳舞作法,下面有民众虔诚参与。而春天的祈雨还有另外的项目,就是巫师拿着香花和同清水为贵族沐浴,并伴随仪式,这种方式,祛病和祝福的功能同时存在。古代巫师是掌握了医术的人群。
先秦周朝的祈雨活动多集中在晚春早夏,如果遇到干旱,国家层面发起盛大的祈雨巫祭。
那么晚春在周朝的某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日子,举行全民亲水的祭祀活动,这个活动,通常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那么为什么是巳日呢?这和上古的一套天干地支的算法相关,也和衍生出的含义和隐喻相关。巳,代表阳气和火,代表胎儿和成长。
古代巫师选取这个日子进行祈雨祭祀,亲水活动,自然有一套神秘的理论作为支撑,当然也极有现实的影响力。古代的生活条件有限,非贵族不可能天天热水洗澡,而这个时段,温度和暖,流水不寒,人们进行春夏换季之时,此时亲水祈雨,还带着洗冬衣,除尘垢,换夏衣等多种现实的功能。所以人们热爱这个节日,参与集体活动,纷纷奔赴水边,成为一个集祈雨,亲水,祛病,踏青,祈福的多功能节日。
最早写上巳节的诗,是诗经的《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溱洧》
卫国的溱水与洧水,正是河流满涨,春波荡漾之时。
那年轻的男子和女子们,手里拿着兰草出行。
女子说,我们一起去河边吧。男子说,好的,我已经洗过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再陪你去。在洧水的岸边,广阔舒缓,男女说说笑笑,互相传递着用以清洁芬芳的芍药花。
那么根据竺可桢对古代气候的研究资料,可以知道,当时的卫国,比现在温暖,晚春正是芍药花盛开在水边山林的季节。
芳草香花作为天然的药材进行洗浴,也是古代巫医方式在社会层面的传播。
那么有人说,古代男女有这么开放吗?
答案是,是的,这个时段距离礼教分明的宋朝接近早2000年,民间相对宽松,也正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偶的好时段。
而当时的上巳节,也明显含有求子的愿望。因为水和生育延续蓬勃相关。
而距离卫国不远的鲁国,上巳节也是重要的节日。
因为孔子《论语》中最美的一句话,是弟子曾皙说的,我的愿望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最美好的愿望就是天下太平,我在上巳节,穿着春天的衣裳,和朋友五六人,带着童子,去河边,用香花沐浴,然后站在鲁国的祈雨台上,面对浩瀚的春风天地,用灵魂祈福,尽兴而归。
可见上巳节在先秦是个超燃的释放的节日,多种愿望糅合在风物清朗的晚春,是自上而下都盛行的节日。
那么到了汉朝,上巳节就定为官方节日,且有官方加持。官民一起在这个盛大的节日亲水,去往郊区洗沐,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流行巫祭,更多的是借助晚春的流水,祈福祛病,被称为古老的泼水节,也不错。官员的到场,也是尊重民俗,与民同乐。另外还是有一点,医药不发达,人们借助简单而有效的方式驱除疾病,祝福健康。不过在京城的贵族里,上巳节是女性穿着最美春衣,踏青游春,争奇斗艳的日子。
大约东汉末年,上巳节,就在民间固定成为了三月三。这是因为月历固定日期,便于人们记忆安排。那么三月三,也同样三三得九,数字上属于阳气,和巳日有着相近相同的含义。
在上篇文章里也说到,当时帝王级别,可能还会按照真正的上巳日去祈福,而民间则重三月三日。
到了南北朝时段,上巳节从上到下就固定在了三月三。
“上巳惟昔,于彼禊流。
祓秽河浒,张乐春畴。
既停龙驾,亦泛凫舟。
灵宫备矣,无待兹游。“南齐 ·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这是南北朝齐朝的谢朓在皇帝三月三日的水边宴会上替人代写的诗。
且开头就写了,三月三就是上巳节。
皇帝和臣子在这里借流水清洁自己,祈福将来。
在河水中洗去污垢,在岸上欣赏歌舞。
然后还带领臣子在湖中划船。
这是天地间的仙境快事啊,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游玩了。
那么这里有个固定的项目,就是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还是普通人,都要在水中清洁一下。
或是洗手,或是浣足,传承上巳节三月三最古老亲水的内核。
此时的水,能让五谷生长,树木繁茂,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流动不止,生生不息。
到了唐朝,上巳节肯定就是三月三啊。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 · 杜甫 杂曲歌辞《 丽人行》节录
这是流传下来唐朝最美最富丽的三月三美诗。
长安曲水边上,三月三风日晴美,水边到处是盛装佳人。
她们秾丽青春,淑美天真,丰腴白净,骨肉匀停,穿着绣满孔雀麒麟的罗衣,在这里亲水踏春。她们有的是贵族女性,有的是难得出门的宫廷宫女,还有当时长安的普通市民。
她们是盛唐晚春的牡丹花,临水而开,靓丽的衣裳,青春的气息,像花朵一样点亮了长安暮春的青色背景。
在另外一首地方诗里,女性穿着盛装,站在岸边,为龙舟竞赛的健儿狂呼助兴,头上的银钗摇动汇成闪亮的海洋,可以想见盛唐女性的自由和活力。
到了宋朝,由于推行男尊女卑,礼教治国,三月三的户外活动,少了女性的参与,三月三逐渐没落。只是成为男子踏青会友的一个雅节。
但是在民间,三月踏青,挑荠菜,看荠菜花,成为乐趣。
实际荠菜在晚春开花,煮汁之后,别有清香,也是传统一味中草药,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三月三戴荠菜花,用荠菜花洗手,用荠菜作美食,是宋明的民间传统。
那么这里也延续了古老上巳节草药沐浴的核心,不过从绚烂芬芳的芍药兰草,变作了乡野的荠菜。
“荠花繁处蝶争飞,忽忆前年三月时。
流水流杯人共醉,晚来疏雨又新诗。”南宋 · 张镃《荠花 》
这是南宋的一首回忆三月三的小诗。
几个朋友在荠菜花开的园林,效仿古代曲水流觞,写诗作赋。
回忆中,是那满院的荠菜花的香气和味道。
虽然比起唐朝,宋朝的三月三不够热闹,但是那荠菜花也代表着浩荡的晚春的气息和美,留下回忆中的清香。
实际上宋朝之后,上巳节三月三不作为官方大节,但是民间仍旧保留着很多风俗,比如女性会去河边洗裙子,传说这种做法,有祈子和顺产的作用。
而吃荠菜,则有明目的功效。这都是古代上巳的遗留。
实际上当代,农历三月三,就是最好的踏青旅游时段,去领略最美的青山绿水。
而男女平等的今天,人与山水春天互动,更胜从前热闹的上巳节。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