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想要打造江苏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施工得有哪些绿色妙招?日前,位于江北新区葛塘街道的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中心”)主体结构封顶,进入地下室及地上二次结构施工阶段,同时穿插进行机电及幕墙施工。记者近日走进施工现场,探访绿色施工的“小奥秘”。
该项目总承包单位中建安装南京公司总承包事业部总工程师汪贵临介绍,中心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包含妇幼保健所、疾病预防控制所、综合楼等。中心从施工起就广泛运用BIM+装配式技术。
比如,在基坑开挖时,由于基坑占地超2万平方米,地下结构设有较多边长超过10米、厚度超3米的大尺寸基础承台,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引起地下水渗漏。项目创新应用基于BIM技术的大体积混凝土在线测温技术等智能技术,优化混凝土入模温度,实时监测内外表面温差,精准保温保湿,从源头提高结构自防水性能,确保地下防水体系施工便捷、耐久可靠。在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应用国内先进的装配式双拼H型钢支撑,“传统做法后期要破除混凝土,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H型钢安装、拆除都很快,还可以重复周转使用,没有任何建筑垃圾,也不需要焊接作业,具有绿色节能效果,并使施工周期压缩了45天。”汪贵临说。
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项目创新应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高粘抗滑水性橡胶防水涂料等新材料,不仅无毒无害、极具延展性,还如同“皮肤”般直接粘贴在基层上,提升了关键区域防水性能,并节约工期近20天。
走进现场样板区,ALC样板、开槽配管样板等井然有序,中心单体预制装配率达45.2%。“这个项目的楼板、隔板、外立面幕墙都采用装配式,全是在工厂预制好到现场拼装的,省去了现场施工步骤,有利于减少灰尘和噪音,并且整体可节约工期30天左右。”汪贵临说。
现场记者见到了一个建筑材料中转站,工人们正将钢筋料头等建筑垃圾自主改造为钢筋定位箍。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在他以前干过的工地上,这些钢筋料头都作为废料处理了,在这里大家把它们收集起来,改为钢筋定位箍、通道防护、沟盖板……工程开工至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
依托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项目上新增智慧用电管理平台,平台录入了工地上所有需要用电的“家伙”,大到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机械设备,小到手持机具、照明灯具,所有设备的用电情况在平台上都能看到。“以前如果出现电流电压不稳的情况,只能事后处理,现在如果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就可以及时介入。”汪贵临说。此外,大型用电设备在启动的那一瞬间,会产生大电流荷载,通过智慧用电平台,给这些“大家伙”的前端增加了无功补偿设备,达到减少能源损耗、平稳启动的效果,减少大电流对电机的损害。
中心单体建筑最高近60米,设有病毒实验室等特殊功能区域,作为重点设防类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非常重要。为全面提高结构抗震能力,项目严格按8度抗震设防烈度推进整体施工,在应力最大的剪力墙边缘构件位置增加内插定制型钢,实现墙体结构受压能力与抗剪承载力提升10%。
该项目将在今年完成施工。作为南京江北新区首个覆盖全区域的全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将成为新区平战结合、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检验检测、妇幼保健等功能于一体,助力完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