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语学习必读
意大利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古代意大利语是拉丁语的一种方言,可以说现代意大利语是最接近拉丁语的语言。
(相关资料图)
1294年但丁首次使用了拉丁语(latino)这个词,用于描写居住在今天的意大利拉齐奥(Lazio)地区的古代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今天,在意大利的拉齐奥大区的当地人就是古拉丁人的后代。拉丁语就是罗马周围的居民祖先创造并使用的语言,大多数史料记载拉丁语始用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后来传播到整个古罗马帝国统绐的地区,而后又逐步地被新形成的地区方言包括意大利语在内的罗曼语族语言所代替。
公元前8世纪,拉提姆地区及其周围居住着其他同种族的人,包括Umbri,Osci,Sabini,Sanniti人。由于地域原因,离台伯河越远的民族,语言与拉丁语的差别就越大。由于文化的相对落后,在罗慕洛建城的时代,拉丁语还是个词汇贫乏,仅能表达个人感情、劳动生活、物品交换、宗教信仰等基本观念的语言。当时的文化人仰慕希腊文化,使用希腊语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表现。例如罗马史学家李维(Levi)、罗马帝国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留都看不起拉丁语。后来随着商业和战争,大量的希腊语、阿拉伯语词汇进入拉丁语,外来语极大地丰富了拉丁语的面貌。公元前1世纪的著名演说家西塞罗(Cicerone)更是以自己的作品提升了拉丁语的文化层次,使得拉丁语受到当时知识分子的认可。到了公元1世纪,庞大的帝国机器建立起来,拉丁语成为这一帝国的官方语言。帝国的征服者军队把他们的语言带到被征服地与当地语言混合。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此后的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强大的集权国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间拉丁语方言就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条件。随着18世纪君权与神权相互制约的斗争愈演愈烈,民族国家崛起,民间拉丁语方言逐渐成为新生国家的国语。在这些语言中,首先发展成熟的是当时的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地区的方言。在这一语言的发展中,正如西塞罗对于拉丁语一样,但丁的作品《神曲》功不可没。现代语言的确立往往与几个伟大的作家有关,比如西塞罗提升了拉丁语的文化地位,莎士比亚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几乎是创造了德语,而但丁则用他的《神曲》在文学上确立了意大利语作为成熟的文学语言的地位。
由于意大利语作为较早成熟的拉丁语方言,在语法上,它保持了拉丁语的大部分特点。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散文《威尼斯》中称赞意大利语是世界上发音最纯粹的语言,究其原因,就得归结到它的发音习惯和语法特点了。
意大利语有几个特点。
第一,短元音丰富而简单。说它丰富,是因为几乎每个辅音都配着元音,不存在单独的元音音素。说它简单,是因为没有像英语那样的元音组合。一个元音对应一个发音。而且绝大多数的单词都是以元音结尾,难怪有人猜测意大利语的诞生来自歌剧发音的需要。
第二,除了哑音h,没有不发音的词素。少数辅音有组合,但比较简单。不知道一个词的意思,按照汉语拼音的读法就大致上把这个词念出来。动词的词尾变换往往可以明确的指示人称,因此在一个句子中,经常是看不到主语的。
第三,宾语的用法较为复杂。与英语不同的是,意大利语的宾语用法分为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今天,有约7千万人日常使用意大利语,除意大利居民之外,另有29个国家居民使用意大利语,其中5个国家确立它为官方语言。如瑞士,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梵蒂冈,克罗地亚的伊斯特里亚郡也都说意大利语。
书写欧洲现代国家的历史,即使用上几十本书的篇幅,所遗漏的部分也总比业已书写的部分要多得多。即使把历史往近代推移,各个国家的历史也还是被政治联姻交织在一起的。更何况,历史上的意大利在很长时间内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其作为民族国家的概念出现是在但丁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
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意大利人的祖先从地中海的其它地方航行到亚平宁半岛,并在其南部地区定居。具有印度和欧洲血统的部落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了身份更为明确的部族,主要有撒丁岛上的利古里亚人,定居在今天的利古里亚区;海洋西古巴人,他们在意大利南部和今天的拉齐奥区繁荣昌盛起来。公元前800年左右,腓尼基人从北非来,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上建立殖民地;凯尔特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也来到了意大利,公元前735年左右希腊人来了。希腊与意大利的部分地区长期有生意来往,因此,从希腊来的移民愿意长期在这里居住下去。阿克拉加斯和卡塔纳(今天的阿格里真托和卡塔尼亚地区)等独立的希腊人城市在意大利南部地区和西西里崛起,形成了大希腊(Magna Grecia)。迦太基人是北非沿海地区的一个腓尼基人的祖先。在大希腊最兴旺的时期,它已经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强国,不久就在西西里岛和其他地区的希腊殖民地旁建立起了自己的殖民地,冲突就此引发。而正当希腊人与迦太基人在为争夺意大利南部而战时,另一个主要的民族——埃特鲁因人对北方处于分裂状态的领土实行霸权统治。但是,他们是谁?来自何方?这是一个今天还未能完全解答的问题。根据公元前800年至900年左右的历史记载,他们可能是由同化了的其他部族(主要是翁布里亚人)和善于发明创造的外来民族混合组成,最后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和共有的社会观、艺术观和文化观的民族。
罗马城建城于公元前753年,起于著名的母狼传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赶走了埃特鲁因人的三个王,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的国家”。经过了漫长的三次与迦太基人的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对外占领了地中海的部分地区,但在国内也迎来了大规模的奴隶暴动以及由著名的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在镇压奴隶起义的过程中,统帅苏拉的权力膨胀。他死后,凯撒、庞贝、克拉苏形成了前三头联盟。公元前48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任命为罗马的终身执政。公元前44年,在凯撒被阴谋家刺杀后,凯撒养子屋大维和雷必达,安东尼形成了后三头联盟,在12年的权利斗争之后,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登上了元首宝座,改名为奥古斯都,关闭了战神庙的大门,开启了罗马的帝国时代。经过了朱利奥—克劳狄王朝,弗拉维安王朝,安东尼王朝,罗马帝国走向了衰落,并在公元86年分为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
536年至552年期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夺回了意大利的大片土地,实行拜占庭式的统治。567——774年,伦巴族人的到来打破了霸权局面,并在意大利北部与中部的非拜占庭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公国。
法兰克人的卷入进一步使半岛领土犬牙交错的状况复杂化了。这是一支来自高卢(今天的法国)的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两个敌对王朝——卡洛林王朝和墨洛温王朝的存在削弱了法兰克人在高卢的地位。卡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着手处理王朝之间的冲突,他呼吁教皇对此进行仲裁。754年,教皇斯代法诺三世批准了丕平的统治权力,作为回报,他要求法兰克人把伦巴族人驱逐出意大利。法兰克人先后在国王矮子丕平和他高大的儿子查里曼的领导下,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公元800年圣诞节晚上,教皇利奥三世趁查里曼祷告时突然加封他为罗马皇帝,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威的保护者。这象征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为感激教皇,查理曼把他从伦巴族人手里夺取的意大利中部领土送给了教皇,这就是后来教皇国的萌芽,这些领土首次为教皇提供了行使世俗权力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为一千年后意大利的统一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埋下了伏笔。早先领土的转让加强了教皇与帝国之间的持久关系,但君权与神权在看似蜜月期的合作中力量不断的此消彼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时紧张。当出现有关合法性的问题时,双方都诉诸查理曼大帝的加冕约定:教皇有权认可皇帝,皇帝有权任命教皇。
意大利南部完全是另外一部历史。于827年从北非侵入西西里岛的阿拉伯人在那里呆了差不多两个世纪,传入数不清的文化、建筑、烹饪和其它新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没有阿拉伯人在意大利的几百年的统治,没有他们的翻译运动的积累,我们很难想象走出中世纪的意大利能奇迹般的迎来伟大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两大宗教一道见证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先来的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最后都被诺曼人征服了。1030年,诺曼人在普利亚建立了他们的王国,并以此为据点在1061年侵入西西里岛建立了王朝。然而,诺曼人的霸权很快就被粉碎了,与意大利北部一样,南部地区还是由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来统治。
1186年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与诺曼公主——欧特维尔的康斯坦斯之间的联姻加速了诺曼民族的衰败。1194年,诺曼王朝的家族完全消灭了。1442年,西班牙阿拉贡的彼得三世夺取了西西里岛,西班牙人在那里一直呆到18世纪。今天,南方意大利人也许会听不懂北方人的方言,但却能听懂西班牙语。
11—12世纪,意大利北部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起初,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式微,导致这些独立小块地区的出现。大多数皇帝都没有能力把他们在北欧(主要的权力基地)履行的义务与在意大利行使的权力结合起来。就罗马教廷本身而言,它与帝国之间的争端大大削弱了它的力量,最终屈服从于强大的法国的统治。1309年,教廷搬到阿维尼翁,处于法国的“保护”之下,直至1377年。
14世纪前后,被称为海上共和国的热那亚、比萨、阿马尔菲和被誉为亚得里亚海皇后的威尼斯通过海外贸易富裕起来。佛罗伦萨和锡耶那等城市因银行业积累了财富。其它城市,如米兰、维罗纳也因地处贸易交通要道而日益繁荣。在意大利的北部,最后出现了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国家。
城市国家的兴起和城市中的大家族的命运一直是相连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前后,涌现出了诸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米兰的维斯孔蒂,曼多瓦的贡萨加和维罗纳的斯卡利杰尔等大家族,他们确保了经济繁荣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安定,同时还是慷慨开明的艺术资助者,他们所管辖的`城市成为当时的文艺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廷不再是艺术唯一的赞助者,世俗生活的作品在新兴势力的保护下涌现。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和薄伽丘(1313——1375)等: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乔托(1266——1337)、契马布埃(1240——1302)和杜乔(1255——1318)等创新者;在建筑领域,出现了阿诺尔福?迪坎比奥(1245——1302),著名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就是由他设计的;在雕刻领域,出现了乔瓦尼?皮萨诺(儿子)、尼古拉?皮萨诺(父亲)等大师。而圣方济各(1182——1226)也为当时的宗教正统观念注入新的活力。毫不夸张地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整个欧洲的学校。
艺术之美是真正使人陶醉的。最直接的见证便是一种叫做“司汤达综合症”的病症。1817年,法国大作家司汤达来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终日沉醉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杰作。一天,他到圣十字教堂参观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和马基雅维利的陵墓,刚走出教堂大门,突然感到头脑纷乱,心脏剧烈颤动几至眩晕。医生诊断说这是由于频繁欣赏艺术珍品使心理过于激动所致。这种因强烈的美感而引发的罕见病症从此被称为司汤达综合症。司汤达后来写下了著名的《意大利魅力》一书,他断定这种魅力能让人萌发爱意。正是这种魅力在历史上影响了许许多多身临其境或是心向往之的欧洲作家。雪莱,拜伦、歌德、赫尔岑都曾在意大利停留过很长时间,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取材于意大利作家彭特曼的戏剧,后者的灵感则是来源于当地流传的故事。 今天的维罗纳人们还能看见传说中的那个阳台,在那里,月光下的朱丽叶与在下面伫立的罗密欧私定了终生。
1852年,卡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在他灵活的外交政策下,意大利在萨伏依王朝的领导下,实行上层分子联合和采取军事行动的办法开启了意大利统一的进程。1855年1月,1.5万人远征军参加克里木战争,取得胜利。1859年1月同法国缔结共同反对奥地利的秘密条约。同年4月撒丁王国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伦巴第。卡富尔将萨伏依和尼扎两地割让与法国,遭到反对,加富尔被迫辞职。1860年1月复首相职,使巴马、摩德纳、托斯卡纳、罗曼那等地合并于撒丁王国。同时又利用加里波第对国王的忠诚,将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3月17日正式成立后,卡富尔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月6日在都灵病逝。1866年,威尼斯和威尼托也并入了王国。1870年,由于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法军撤出罗马。罗马被收回了,教皇庇护九世沦为“梵蒂冈之囚”。教皇代表上帝管理世俗事务的历史完结。一年以后,罗马成为意大利的首都。
意大利的统一是外交上的杰作,它为意大利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武力和流血。但同时,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这个曾经四分五裂没有现代国家概念的土地上,统一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凝聚中心始终缺席。即便在统一之后,各个大区仍然有自己骄傲的文化传统,也有自己的中心城市,相比北京之于中国人,罗马在意大利人心中似乎地位并不高。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意大利人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而是一种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一种可以追溯到希腊城邦文化的城市传统。这种政治传统是历史造就,也形成了意大利人相对自由开放的民族性格,直到今天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意大利政坛。
相传大文豪但丁一天坐在多莫广场的墙上,一个陌生人走过来问他:“世界上什么最好吃?”但丁毫不犹豫:“鸡蛋。”陌生人走了。一年以后的同一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广场找到了但丁,发问道:“怎么吃?”但丁依然不假思索:“放盐。”多么惊人的记忆力。他居然记住了一年前的一个陌生人的提问!这是一个人的记忆力,或许,也在暗示一个广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个诗人。对于社会,他有一种近乎乌托邦的构想。他批判近代教皇对于俗世生活的过多介入而腐蚀了灵魂,在《神曲》中,他表达的是一种对教会相当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作为一种经过思考的政治观念,后来被记录在他的《论君主政体》,他提出教会应当作为人类灵魂上的引导,皇帝作为臣民物质生活的保障和指引者,双方相对于对方是相对独立的。但丁看到的现实,与他的理念完全不同,神权被个人利用,教会被腐蚀了。他的政治观念在当时的欧洲只能说是一种理想主义。作为文学家的但丁无疑是伟大的,但作为政治家的他却是命途多舛。对于现实的不满,政治理念不能实施,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但丁,在书写《神曲》的时候,神游天国,引导他的,正是自己早逝的爱人贝阿特里奇。这就是意大利人吧,宗教情怀、俗世关怀和浪漫爱情,是他们血液里的东西。这多少会让我们联想到屈原。两颗失意的心灵,在神游自己的理想国时,都似乎在借美人以言志。不同文化的两个伟大的诗人跨越时空,呼应着彼此的智慧与情怀。
意大利的大城市不多,相比中国的大城市,除了罗马之外,其他的城市都显得有些袖珍,有的城市就只有中国的大学校园那么大。但是骄傲的意大利人不愿意拿自己的城市跟其他的比较,可是被比较总是难免。有人把苏州称作中国的威尼斯,天晓得威尼斯愿不愿意做意大利的苏州。它们都是水乡,这是真的。但真正去过两地的人也许会发现,威尼斯就是威尼斯。贡多拉是威尼斯最著名的交通工具。它的许多河道比街道要宽,岛屿被一座座桥连接起来,两边的房屋像是浮在水上,不知道在康桥撑一只长篙的徐志摩在这里做过什么诗。(图11) 威尼斯曾被誉为是亚得里亚海皇后。海洋,对于意大利来说,曾为多少城市,多少人带来荣耀。马可?波罗从热那亚经陆路到达中国的时候,北京是汗八里,皇帝是忽必烈。这个威尼斯人回到意大利,热血沸腾的参加了一次海战,成了俘虏,于是有了《马可?波罗游记》,于是有了对他的谩骂和攻击。人们不相信他,不相信这么一个年轻人能见到中国的大汗,不相信黑石头能作燃料,更不能相信在那个国家,一张写了字的纸能拿来进行交易。马可?波罗死前,别人叫他忏悔,为他说过的谎言。他说,我写下的比我看到的少十倍。的确,他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中国的书法、茶叶和长城。不管怎么样,中国热还是在欧洲兴起了,人们开始热衷于谈论遥远的中国,喝茶成为时尚。另一个对此深信不疑的热那亚人,哥伦布,他把马可?波罗的书和致中国大汗书信带在身上,发现了美洲。又过了两百年,从马切拉塔出来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和他的教友鄂本度在北京相遇。鄂本度是沿着马可?波罗的陆路行程到达北京的,他的地图就是马可?波罗的书。他们终于证实,马可?波罗所说汗八里,就是明代的北京城。明朝中国,就是马可?波罗的契丹。在相遇三天之后,鄂本度逝世。利玛窦写道:他来寻找中国,却发现了天堂。中国,天堂,这是几代意大利人心中的东方印象。他们后来把历法、几何带到了中国,把外面的世界带到了中国。当明朝官员徐光启看到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时,他几个小时说不出话来。一个中国士人的世界观在那一刻土崩瓦解,中国原来不是世界的全部,儒家也不是知识的全部。
远航的人并不总能归来,但希望总会平安返航。
希望的航线是来回穿梭没有终点的,它不停的为旅人的起点和终点输入勇气、经验与美好的向往。
标签: 意大利语言